profil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---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?

Published about 1 month ago • 1 min read

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,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

當家長還是當老師,在做的是屬於準備好路、還是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?這個世代的做法大多是擔心的、不理解的、緊張的,就通通直接喊卡,而且只是交代孩子還不夠,必須得親自看到、現場督導確定一切如自己所料,可掌握的才能放心,那麼這樣孩子會有成長的機會嗎?會有的、只是會長的很奇怪、會長的無法適應環境、會長的自以為是,因為他/她們根本無法知道社會跟外在環境的真實樣貌,所有看到的跟體驗的都是被安排好的,而且是低風險、低挑戰性的,而這一定不是好的安排跟現象啊,可是為什麼會這樣?套一句現在人的情況,生的少就容易每個孩子都是寶貝;但這些寶貝反而更讓人擔心。

殺不死你/妳的,讓你/妳更脆弱

如果之前有聽過這句話,它是殺不死你/妳的讓你/妳更強大,那怎麼會在這本書就變成更脆弱呢?書裡面舉一個校規例子,它說有間學校規定家長必須強制出席入學說明會,且不可以帶堅果,因為可能會有學生對花生過敏,會覺得很合理還是很扯?覺得應該乖乖配合還是提出抗議?一般人沒事不會帶堅果在身上,可是在出席說明會的備註寫上這個,真的是很扯,是吧?根據統計數據在1990年代之前八歲以下兒童過敏是千分之之四,來到2008年再做一次研究,直接成長三倍,那麼殺不死你/妳的是有讓人更強壯還是更脆弱呢?那些致力於維護環境、讓孩子們遠離自己認知的危險狀態,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老師家長,這樣的做法在日常生活裡並不會讓孩子變的更好。

憂鬱症的人經常在自己的救生艇上戳洞,但讓心保持清醒能阻止這種習慣。人不是無助的。

關於青少年患有憂鬱或是焦慮的比例不斷在增加,這是被大環境影響、還有教養方式變更的產物。也許還是會有人認為這個就是遺傳、基因為主;但其實想一想,小朋友會突然的憂鬱或是過度焦慮嗎?通常是受到了甚麼刺激、或者說被限制了甚麼、以及自身表達能力不足心裡緊張等等,因此回到青少年身上,當大環境跟教養方式已經大不同時,人們會出現更多的文明病,可以說是因為過度保護造成的。

自由遊戲時間減少

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狀況嗎?玩是可以幹嘛?不是應該要善用時間讀書、學才藝、鍛鍊身體嗎?事實上遊戲可以鍛鍊的東西跟帶來的好效果,其實遠比想像的多,不過現在許多孩子的童年已經是考試訓練班了,他/她們就算玩也必須在家長的監督下、就算玩也幾乎是手指運動、網路與人互動等等;但是要知道科技再怎麼進步,人跟人之間還是需要實體碰面的,因此光只是自由遊戲時間減少,受到的影響層面是非常非常大的。那麼童年應該要是怎樣呢?書上的說法叫「民主訓練班」訓練讓孩子們慢慢學習如何長大成人。大人們總是覺得、總是幻想很多事情遇到了就會了、一夜長大之類的,唯獨學習這件事是比較花時間累積才行;但其實這根本是把重點放錯了,一個人的養成不是三餐溫飽、睡足了就好了,它絕對是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、調整跟累積才可能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,否則只會退縮、只能躲在別人或是科技的後面活著。

提升智慧

書裡面介紹許多常見的概念,像是讓孩子少用3C產品、養成閱讀的習慣、減少作業跟增加休息時間等等;但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能「放手」不論是任何一個角色都必須這樣作,因為如果一直不放手,孩子就無法面對未知的狀態,自然就不需要、也長不出適應的能力,哪怕只是懂得主動尋求支援也好。書本的最後有分別提到從國小開始到國中高中大學,每個階段都應該要如何重新安排跟調整,才能讓孩子慢慢長大成人,可是這不論是政策面、學校方面還是家庭方面,做出的改變跟心力著實比現況要來的太多太多了,若不是真心希望孩子好,大家或許還是覺得維持原樣就好;但根據研究統計,現在的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不比以前少,那麼孩子反而越來越退化,是不是應該要想一想呢?

喜歡今天的分享,歡迎點擊下方的連結,或者直接回信跟我說說喔。

Bruc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我是運動心理顧問、也喜歡閱讀。有豐富青少年輔導工作經驗,也是超級馬拉松愛好者。想知道更多關於運動、心理、教育的相關內容,歡迎訂閱喔。

Read more from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非科班出身的運動員跟教練 國內有玩三鐵的,應該很難沒聽過作者、是東華大學的徐國峰老師,本身也有參與三鐵活動,靠著自己的理論跟實務經驗,創造出令人驚訝的成績表現;但其實徐老師的專長並不是運動相關,求學背景是語言相關。這幾年在全世界已經有太多運動員的表現跟成就讓人驚艷,特別是它們的生活背景跟身份,有很多人都不是傳統的正規職業運動員,有看過是教授的要兼顧家庭跟訓練、也有是四處兼職打工賺報名費跟旅費的的、或是跟公司請假出來比賽就拿個世界級的冠軍等等。相信這些選手的身體素質固然不差,說是黑馬也只是因為不在相關產業活躍,要這些人長期持續有頂尖表現也不是不可能;但不是人人都想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;但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,有足夠的訓練量跟強大的心理素質,才是可以拿下冠軍的最好組合,而這本書有很多內容都不是在談如何贏得比賽,可是如果要創造出好的運動表現,內心的表現絕對是重要的。 心口不一...

19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讓治療自由,一場挑戰性高的督導會議 紐約求學加工作十年的經驗,對於一個人來說應該是會被改變很多,所以當回到臺灣要從事老本行的時候,自然就會遇到很多跟自己很衝突的時候,那麼應該要怎麼辦呢?是要入境隨俗、尊重前輩跟業界、還是要堅持自己甚至帶回國外的風格呢?寫這本書應該算是作者很客氣的反抗了,如果那些跟她相遇的人們有看到這本書,或者會被氣得半死;但也不失為好好反思的時候,因為心理學本來就不是華人世界的產物,想要做出自己的樣子也不是不行,但是不是要先了解本質是甚麼?而不是講一套理想、做的是另一套威權形式,充滿了上對下。要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讓別人明白,那不是角色跟關係的問題,是個人如何呈現的問題。 單一學派?...

28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成癮 說到癮會聯想到甚麼?菸癮?毒癮?酒癮?大概就是一些藥物濫用的負面狀況,在這本書裡探討很多的內容是談毒癮的部分,可是回到癮這個狀態,它的部首是床字邊,說明了是因為不舒服而導致需要休養,那麼有沒有一種癮是正向的?是不需要戒掉的呢?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就不會使用癮這個字了,所以說任何狀況、形式的癮,其實都是需要做調整的。 成癮形成三大主因 處在較為劣勢的環境:社經地位比較低、家庭狀況不佳、甚至是成長過程受到侵害等等 長期感受到壓力,缺乏自我調整機制:導致容易不安跟焦慮 大腦神經迴路異常:關於激素跟運作的部分 不管是弱勢族群還是調節能力不佳,很多時候就是一句話「迫於無奈」環境逼死人。如果覺得只要努力就能改變一切的人,應該沒有經歷過甚麼叫真正的絕望、沒有體會過待在地獄的感覺,想死又死不掉,最後只會在人間遊走。 成癮是一種標誌、一種訊號、一種苦惱的症狀...

about 1 month ago • 1 min read
Share this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