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生命是複雜的,也是值得期待的 ---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

Published about 2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如果我發現甚麼對我有用但對家庭有害,我就會將它逐出腦外。如果我發現甚麼對家庭有用但對國家無益,我也會盡力忘記。如果我發現甚麼對國家有益但卻跟地球或是人類會造成損傷,我會把它當成罪惡。因為我成為任何一個公民是偶然,成為人卻是必然。

倫理學在談的是選擇更適宜自己的,讓自己盡可能過得好,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過的不好、把自己推向越來越糟糕的生活狀態;但是作為人類、屬於地球多樣性生物的一種,思考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、或是某個區域的利益、或是人類而已,得要是整個地球都放進去考量才是。

好?壞?絕對還是相對?

水的存在是好是壞?大麻的存在是好是壞?一個人的存在是好是壞呢?那這個問題為什麼值得討論呢?因為很多時候情境的不同就會產生出不同的答案。倫理學應該要安排在學校教育裡,它讓人們理解到,判斷事情沒有絕對、只是要如何去判斷、有判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;但在學校教育裡,很多時候談的東西是絕對的、是否定其他的只有一個是對的,這其實非常不符合現實人生狀態。人生路上多的是有多方考量下,要做出合適決定的時候;倫理學也不該是落入宗教或是甚麼道德至高點的部分,它就是一件需要花時間去學習、甚至是一輩子的功課,所以能越早認識它並且開始實踐,絕對是最棒的了。

習慣、命令、任性

作者提到這三個主要的行為模式、動機來源,佔據做出大部分行為背後會有的原因,完全的支持或是反對都不會是一件好的行動,因為這些狀態都不是在自己「自由選擇跟判斷下」發生的,在這本書裡談的很大一部分是自由,甚麼是自由?做自己想做的?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?聽到一個人的工作性質是接案、是自由業、freelancer , 這個人是真的自由嗎?還是純粹是自己想像而已?自由的狀態就算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、最有錢的人都不見得擁有,因為可以到達那樣的高度,背負的責任、家庭、生計等等,不是自己想幹嘛就可以幹嘛的,所以自由這件事的層級有多高,跟外在的環境條件並沒有很大的相關,反而是在心態部分,覺得自己是自由的,是因為內心知道甚麼是重要?甚麼該放下?以及能夠做出心裡想的那些念頭。

人不是一種自然的生物現象,是一種文化現象

每個人的樣子在出生之後,會慢慢長成目前的樣子,那是跟遇到的人有關,行為舉止是透過模仿跟被對待而來的,以家庭來說為什麼常常會聽人說教養方式會複製?因為是被怎樣對待養大的、當自己也成為父母時,第一印象跟反應就是自己從前的經驗,所以如果父母習慣打罵教育,而自己也不覺得怎樣,那麼自己就可能產生一樣的教養方式。將這件事擴大來說當這個社會是不友善的時候,對身心障礙人士、更生人、失業破產的老闆,得到的關注跟相處方式讓人感到難受、生氣、失望等等,那還能做出不同的反應去跟其他人互動嗎?這是很難的、幾乎是不可能的;所以說為什麼社會需要很多很多的善良,因為每多一個善良才有可能觸動另一個善良的發生,如果多一個不善良的互動跟行為,世界就會多一個不善良的結果,這絕對彼此不是一件好事,對吧?

為了讓其他人待我像一個人,我也必須使他們成為人,如果在我眼中都是器物或是野獸,我也不可能變成甚麼更好的東西」喜歡今天的分享,歡迎點擊下方的連結,或者直接回信跟我說說喔。

Bruc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我是運動心理顧問、也喜歡閱讀。有豐富青少年輔導工作經驗,也是超級馬拉松愛好者。想知道更多關於運動、心理、教育的相關內容,歡迎訂閱喔。

Read more from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非科班出身的運動員跟教練 國內有玩三鐵的,應該很難沒聽過作者、是東華大學的徐國峰老師,本身也有參與三鐵活動,靠著自己的理論跟實務經驗,創造出令人驚訝的成績表現;但其實徐老師的專長並不是運動相關,求學背景是語言相關。這幾年在全世界已經有太多運動員的表現跟成就讓人驚艷,特別是它們的生活背景跟身份,有很多人都不是傳統的正規職業運動員,有看過是教授的要兼顧家庭跟訓練、也有是四處兼職打工賺報名費跟旅費的的、或是跟公司請假出來比賽就拿個世界級的冠軍等等。相信這些選手的身體素質固然不差,說是黑馬也只是因為不在相關產業活躍,要這些人長期持續有頂尖表現也不是不可能;但不是人人都想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;但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,有足夠的訓練量跟強大的心理素質,才是可以拿下冠軍的最好組合,而這本書有很多內容都不是在談如何贏得比賽,可是如果要創造出好的運動表現,內心的表現絕對是重要的。 心口不一...

19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讓治療自由,一場挑戰性高的督導會議 紐約求學加工作十年的經驗,對於一個人來說應該是會被改變很多,所以當回到臺灣要從事老本行的時候,自然就會遇到很多跟自己很衝突的時候,那麼應該要怎麼辦呢?是要入境隨俗、尊重前輩跟業界、還是要堅持自己甚至帶回國外的風格呢?寫這本書應該算是作者很客氣的反抗了,如果那些跟她相遇的人們有看到這本書,或者會被氣得半死;但也不失為好好反思的時候,因為心理學本來就不是華人世界的產物,想要做出自己的樣子也不是不行,但是不是要先了解本質是甚麼?而不是講一套理想、做的是另一套威權形式,充滿了上對下。要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讓別人明白,那不是角色跟關係的問題,是個人如何呈現的問題。 單一學派?...

28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,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 當家長還是當老師,在做的是屬於準備好路、還是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?這個世代的做法大多是擔心的、不理解的、緊張的,就通通直接喊卡,而且只是交代孩子還不夠,必須得親自看到、現場督導確定一切如自己所料,可掌握的才能放心,那麼這樣孩子會有成長的機會嗎?會有的、只是會長的很奇怪、會長的無法適應環境、會長的自以為是,因為他/她們根本無法知道社會跟外在環境的真實樣貌,所有看到的跟體驗的都是被安排好的,而且是低風險、低挑戰性的,而這一定不是好的安排跟現象啊,可是為什麼會這樣?套一句現在人的情況,生的少就容易每個孩子都是寶貝;但這些寶貝反而更讓人擔心。 殺不死你/妳的,讓你/妳更脆弱...

about 1 month ago • 1 min read
Share this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