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大人的心情也是需要被照顧的 --- 我是媽媽,但我也還想當自己

Published 2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心理師,就只是職稱而已

說起來心理師跟一般普通人沒什麼差別,只是一個職稱、只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了些心理學相關知識;其能力是否能運用在真實人生裡,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。關於人的證照,其實就是張文憑、像張入場券,它的取得評估過程是否真的嚴謹?它的取得能否有品質保証?在人心面前、可以有機會做好事的,就是有一個真誠的心。在生命面前,可以做的就是活過一遍。

照書養,不如照孩子發展需求養

書本的經驗哪怕取樣全世界、不同國家、不同種族、不同身分等等,那終究只是數據上的統計,而這樣的數據能不能適用在自己小孩身上?很難說、所以家長們會疲於奔命不是沒有原因的,因為很可能看了一本書、看到一個專家的論點、一個過來人的分享,結果只能處理其中一個小小的事情,而這樣的學習付出根本是不成比例的,更別提生活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。養小孩不見得要花很多錢、去找尋人們口中合適的教育理念、或是嘗試跟參考別人的照顧方式,但需要願意長時間陪伴且花心思觀察孩子,對生命保持熱愛跟想法,自然就會知道自己要如何去養小孩,甚至孩子會讓你/妳知道如何去教養他/她。

產後憂鬱

從科學角度來說是「荷爾蒙分泌跟過往不同,甚至失調」為最大主因;但最大主因不代表是真正主因,真正主因還是來自於心裡面有很多的不平衡及不理解。當媽媽也好、當爸爸也好,其實重點是你/妳怎麼看待這個生命、怎麼打算去面對自己新的角色?懷孕絕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、沒有之一,但跟自己朝夕相處十個月的孩子出來之後,妳會不會一定愛他/她跟照顧好他/她,這完全是不同的事。法律沒有規定、荷爾蒙也沒有要求,媽媽就必須是怎樣怎樣,爸爸就好像只是賺錢機器、幫不上忙之類的,因此產後憂鬱到來,就代表需要花點時間去整理自己,不是每個人都會產後憂鬱、甚至是爸爸也可能會跟著產後憂鬱。

在育兒的過程練習斷捨離

有養過小孩的人,應該可以體認算是要好好學習斷捨離這件事。因為你/妳是需要配合孩子作息的,可是很多人在孩子休息時,往往在做很多看似放鬆自己的事;但有很大的一部分,都不是符合自己真正需要的、也就是人活著的基本需求「吃飽、睡足、擁有自己想要的獨立自由時間」當孩子醒來時,你/妳又陷入了沒能好好吃飯、睡眠時間不足、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時,日復一日、長時間的無限循環(其實也不用很久,大概幾周時間)就足以讓一個人的狀態,從內到外的完全不一樣,甚至崩盤。然而若是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,也去練習斷捨離,事情的優先順序、時間有效使用跟安排,並且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,那麼相信絕對是好事。

喜歡分享的話,歡迎去找書來看,或是點擊下方相關連結跟我說說喔。

Bruce

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我是運動心理顧問、也喜歡閱讀。有豐富青少年輔導工作經驗,也是超級馬拉松愛好者。想知道更多關於運動、心理、教育的相關內容,歡迎訂閱喔。

Read more from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

非科班出身的運動員跟教練 國內有玩三鐵的,應該很難沒聽過作者、是東華大學的徐國峰老師,本身也有參與三鐵活動,靠著自己的理論跟實務經驗,創造出令人驚訝的成績表現;但其實徐老師的專長並不是運動相關,求學背景是語言相關。這幾年在全世界已經有太多運動員的表現跟成就讓人驚艷,特別是它們的生活背景跟身份,有很多人都不是傳統的正規職業運動員,有看過是教授的要兼顧家庭跟訓練、也有是四處兼職打工賺報名費跟旅費的的、或是跟公司請假出來比賽就拿個世界級的冠軍等等。相信這些選手的身體素質固然不差,說是黑馬也只是因為不在相關產業活躍,要這些人長期持續有頂尖表現也不是不可能;但不是人人都想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;但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,有足夠的訓練量跟強大的心理素質,才是可以拿下冠軍的最好組合,而這本書有很多內容都不是在談如何贏得比賽,可是如果要創造出好的運動表現,內心的表現絕對是重要的。 心口不一...

19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讓治療自由,一場挑戰性高的督導會議 紐約求學加工作十年的經驗,對於一個人來說應該是會被改變很多,所以當回到臺灣要從事老本行的時候,自然就會遇到很多跟自己很衝突的時候,那麼應該要怎麼辦呢?是要入境隨俗、尊重前輩跟業界、還是要堅持自己甚至帶回國外的風格呢?寫這本書應該算是作者很客氣的反抗了,如果那些跟她相遇的人們有看到這本書,或者會被氣得半死;但也不失為好好反思的時候,因為心理學本來就不是華人世界的產物,想要做出自己的樣子也不是不行,但是不是要先了解本質是甚麼?而不是講一套理想、做的是另一套威權形式,充滿了上對下。要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讓別人明白,那不是角色跟關係的問題,是個人如何呈現的問題。 單一學派?...

28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,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 當家長還是當老師,在做的是屬於準備好路、還是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?這個世代的做法大多是擔心的、不理解的、緊張的,就通通直接喊卡,而且只是交代孩子還不夠,必須得親自看到、現場督導確定一切如自己所料,可掌握的才能放心,那麼這樣孩子會有成長的機會嗎?會有的、只是會長的很奇怪、會長的無法適應環境、會長的自以為是,因為他/她們根本無法知道社會跟外在環境的真實樣貌,所有看到的跟體驗的都是被安排好的,而且是低風險、低挑戰性的,而這一定不是好的安排跟現象啊,可是為什麼會這樣?套一句現在人的情況,生的少就容易每個孩子都是寶貝;但這些寶貝反而更讓人擔心。 殺不死你/妳的,讓你/妳更脆弱...

about 1 month ago • 1 min read
Share this post